女子用黏土复制上百件文物,启示博物馆文创仍需开“脑洞”
文创产品要进一步发展,还需走出简单印个logo、放上经典图案等流水线式的制作范式。这也是对文物本身的一种致敬,能够让展馆玻璃窗背后的文物真正“活”起来
虎形枕、秋操杯……近日,热爱逛博物馆的温州市民周女士用黏土复制出多个博物馆的经典文物,并将自己的“黏土文物”博物馆发布到社交平台上,引发了网友热议。
周女士表示,自己曾被一家博物馆展览的秋操杯所吸引,想买一个相关的文创,但在博物馆没有找到,就想到手工做一个复制品。在复制文物前,她会先去查阅文物的详细资料,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制作工艺等,也会到博物馆亲眼去感受文物的魅力。目前,她已经制作了100多件文物复制品,原文物的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持续至清朝,包括青铜器、漆器、唐三彩等。
如今,博物馆文创方兴未艾,大大小小的文博机构几乎都有自己的文创商店。印着镇馆之宝、博物馆logo的帆布包、T恤衫、冰箱贴等,也成为其中的“标配”。但千篇一律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长此以往,便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惊喜感。另一方面,正如周女士“买不到相关文创只能自己复刻”的故事所启示的,随着游客的鉴赏能力和美学旨趣逐渐提高,他们对博物馆文创也会有更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因此,从市场和观众的视角看,博物馆文创仍有不少值得挖掘潜力、大开“脑洞”之处。
就拿最常见的冰箱贴来说,如今各家文博机构虽然都推出了特色冰箱贴,却总给人一种“一个流水线做出来”的既视感,区别只在于地点、名称和意象上的简单替换。动辄五六十元的单品价格,叠加创新乏力的设计,就越来越难让人产生买单的冲动。在这方面,一些先行者的探索值得借鉴。
比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推出了“天宫藻井冰箱贴”,通过层层叠叠的精巧设计,用纪念品还原了文物本身的营造匠心和华美样貌。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凤冠冰箱贴”,复刻了明朝孝端皇后凤冠,通过还原博鬓的细节和摇曳的步摇,让人得以领略凤冠霞帔之美。这些超越了“塑料感”的文创产品,也因此成为备受关注的“断货王”,被网友戏称“已经进入next level”了。
此前,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丑萌”铜奔马、麻辣烫玩偶等文创产品,也实现了对经典文物和饮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增添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将人们的“情绪价值拉满”。
很多时候,文博机构并不缺乏推出文创产品的内容要素。只要有心,每一件馆藏文物、每一个展览背后,都有值得延伸探索的文化资源。文创产品要进一步发展,还需走出简单印个logo、放上经典图案等流水线式的制作范式,以更具创新性和工匠精神的态度,发掘出更多可能性。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文物本身的一种致敬,能够让展馆玻璃窗背后的文物真正“活”起来。
与此同时,文创产品的设计不能“自说自话”。面对人们更为多元化的需求,文博机构不妨秉持开放包容的姿态,多听听游客的喜好和心声,并将其融入后续的文创产品设计中。类似周女士的复刻做法,就可以被纳入文博机构的探索视野中。比如,同“脑洞大开”、创意十足的游客展开合作,推出联名款作品;也可以推出体验式的手作复刻文物服务,让参观者在亲手制作的同时深入了解文物的精巧匠心。
文创领域的发展还有无限可能。随着游客的审美水平和消费需求晋阶,文创产品只有走出同质化模式,不断探索新的路径,才能持续焕发活力,真正“戳中”游客的心。
编辑 赵瑜
- 推 荐 阅 读 -
“校媛·麻辣烫”,怎么就“烫”出了网暴?
【 热 门 话 题 】
热点关注丨依法行政丨国际纵横丨反腐观察丨以案释法丨政事热点丨网事论见丨文化观丨养儿育女丨小黄看剧丨青年议见
【 特 别 策 划 】
百年奥运与明日世界丨新年献词丨破壁2023丨青年与世界丨变局2022丨“我看冬奥”丨“与幸福有关的十年” 丨俄乌冲突 丨与智能机器抢饭碗丨关注二十大丨年有“余”味丨45℃沸谈丨突围2021丨疫情时代的求索丨病毒重构的世界丨“时代的那双眼”新年策划丨关注阿富汗“变天”丨解局“少年自杀”丨观潮:我和我的5年丨红星“两会三人评”
【 评 论 大 赛 】
【 作 者 专 辑 】
守一丨易之丨伍里川丨王石川丨佘宗明丨韩浩月丨赵志疆丨赵清源丨刘远举丨杨三喜丨舒圣祥丨龙之朱丨朱昌俊丨白晶晶丨李一凡丨熊志
……